打开自由之门:私募基金从业者涉嫌非吸案 成功在审查起诉阶段获释放
时间:2019-05-05 作者:张王宏 访问量:
打开自由之门:私募基金从业者涉嫌非吸案
成功在审查起诉阶段获释放
——广强所2019年第7起成功取保案例由张王宏律师铸造
 
办案律师:张王宏  金融犯罪案件辩护律师、广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暨金牙大状金融犯罪辩护与研究中心主任
 
 
            法律文书,是人与人之间未曾谋面的沟通。参透人心且参透案情的一段段专业文字,必然是倾注心血、化解认识盲区、提出应对方案的完美解决案件之使用说明书
——题记
       
       5份文书,经历6个月又2天的羁押,一名全国范围内总“涉案”30多亿元的私募基金营销副总、理财师,得以在审查起诉阶段走出高墙,回到家人身边。
       刑事案件,当事人有3次无罪的机会。这次审查起诉阶段的取保释放,目前并非无罪。但重获自由,仍然是弥足珍贵的。
       案情简介:国某基金系总部设在北京的备案私募基金。2018年8月,实际控制人张某强因涉嫌合同诈骗(后改为集资诈骗)被公安控制。私募暴雷,之后,“投资人”涌向警方报案。截止2019年10月,广州分公司副总及理财师共16人如数被拘(期间有一人因怀孕被取保),37天后批捕。
       案件问题:
       1. 陈某某有多年的金融业从业资格,进入涉案公司前,专门查询,确认了涉案私募经过合法备案;
       2.在日常开展业务中,陈某某不存在违规拼凑投资问题;
       3.不存在通过微信朋友圈,发送公司在售基金项目公开宣传的问题;
       4.陈某某等13名理财师,也称“营销副总”,但真实身份是理财师,营销副总只是宣传的噱头,陈某某之下,并无任何更低层级人员;
       5.陈某某倾尽所有,又向父母借款,共以500多万投资于所就职的公司,购买了多种基金产品,未收回投资款;
       6.陈某某2018年8月得知平台暴雷,专程跑去海南等地查看所投项目的经营情况,还带着投资人去经侦备案;
       7.10月中旬,在接到警方电话去到经侦配合调查时,被刑事拘留。
       疑惑:案件这么多问题,为什么乱抓人?!
       其实,上述“问题”是笔者跟踪案件5个月,又经过近1个月核对证据后,整理得出的。反推可知,侦查机关在刑事立案之初,在被大量“被害人”提供的真假未明的信息挟裹之下,并不能准确判断孰是孰非。后来在向检察官当面反映意见时得知,刑事强制措施的决定,是根据通讯录、职位排名等综合权衡后作出的。
       一边是历经长时间会见、了解案情和阅卷后,精准的无罪意见,一边是着眼涉案人排名与职务的概括的有罪判断。非法集资犯罪的无罪辩护,面临的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下,如何寻找出路。
       破除概括的有罪判断,达到精准的无罪辩护效果,需要破除公权力方有罪思维的惯性,展示办案人员认识的盲区,这其中,需要有技巧的言说、专业的表达、精准的思考。
       应对:疑难法律问题如何专业解决
       回头来看,这个不断提高认知、积淀无罪辩点、排除有罪推定证据的过程,走过了曲折的道路:
       第一步,黄金37天内的沟通。
       在侦查阶段的黄金37天内,即把了解到的情况形成文字递交给办案机关,并与批捕的检察官预约后当面沟通。
       很遗憾,没能成功。
       第二步,批捕一个月后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申请。
       进一步梳理案件中的细节和线索,在批捕一月后形成了一份《羁押必要性审查和转为取保候审申请书》。(注意:这份是侦查阶段的一份申请书,非本次审查起诉阶段成功启动取保释放的申请书。
 
       虽然这次仍没有获得批准取保。但努力并没有白费:通过一次次的申请、当面沟通、再申请,律师对案件的把握进一步精准,对其中法律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
       第三步,阅卷。
       3月,在案件去到检察院阶段后,保持与检察官联系,发现案件并应移送到区检察院的案件,却移送到市检后,辩护律师判断案件出现了定性错误,并尽快联系阅卷,形成阅卷笔录。
       第四步,形成审查起诉阶段的法律文书。
      《关于陈某某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一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依法应对其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法律意见书》、《关于陈某某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调取查阅全部证据材料的申请书》、《恳请贵院对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陈某某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后变更为取保候审之申请书》。
       三份法律意见书,有进有退,互为犄角,共同指向陈某某不存在公开性、社会性的核心问题,并通过申请公诉机关调取证据的方法,推动案件争议焦点问题得到重视,进而获得解决。
       硬核:以经验与智慧给人自由
       前一段时间,法律圈内流传一篇持“羁押必要性审查无用”的文章。就笔者自己的经验看,在以前,黄金37天内取保的成功率较高,但去年中以来,受“捕诉合一”制度的影响,审查起诉阶段取保的成功案例不断增加。
从统计数字看,个人带领的律师团队,2015年以来承办的成功取保案例,共13案32人,其中,审查批捕阶段释放的18人,全部是2018年8月前。2018年8月后14人,均为审查起诉阶段。
       那么,审查起诉阶段取保申请的重点是什么呢?
       应该说,每个案件的特点并不相同,就陈某某案来说,律师工作有以下特点:
       首先,本案中,当事人符合的刑诉法九十五条的规定,需要嵌套进取保候审的规定里,并与无罪的内容关联。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的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取保候审的规定散布在刑事诉讼法六十七条、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人民检察院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规定(试行)》第十七条等。
       而陈某某无罪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客观上履行职务的行为并不构成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等非法集资犯罪的特征,而主观上,则是由陈某某主动归案、大量投资购买涉案基金的行为,反映其并不具备犯罪的主观故意。
       其次,在证据上,辩护律师除结合在案证据认证外,还提交了部分家属提供的证据材料,并在调取证据申请中一一指出相关案件证据及持有人联系办法。
       最后,在具体形成文字的过程中,为体现三文互为辅助,又突出相互间的区别。
       其中,对羁押必要性审查的篇章安排,跳出了刑法两阶层论(指客观、主观阶层)的论证框架,将主观故意置于客观行为之前。这样做的考虑,是便于从常人角度,攫取阅读者的注意。因为从日常生活当中的一般人角度,无非正常理解大量投资的低层理财师被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的情况,同时,角度的变换,也可以避免让阅读者产生千文一面的抵触心理。
       而不起诉法律意见,回归到法律人之间专业沟通,回归到刑法教科书的经典表达,即将陈某某的行为评价为犯罪,有无超出国民的预测可能性。
       三文互为犄角,形成合力:仿佛让这个一脸无辜、蒙受冤屈的老妇人,缓缓行走至检察官面前,将其心中冤屈,款款吐露。
       其间,没有哀号,没有乞求怜悯的哭泣,一次次话至情深而无语凝噎前,点到为止的诉说,只淡淡地夹杂着一声两声微微的叹息。
       达到这样的成效,需要从如何避免重复表述、如何将客观事实转化为法律术语、如何遣词造句着手,从“信、达、雅”的不同梯度,打磨文字。

       羁押必要性审查需要依托法律、司法解释具体规定。
 
       自由时分:辩护律师与家属声息相通
       这样完成三份法律文书后,在3月中旬提交,4月初,笔者在东北某地开庭4日。第3日休庭时,发现有一个反复错过的电话,回复过去时,才得知对方是检察院。
       对方工作人员说,她是专程致电告知:之前律师递交的法律文书的办理情况,对不起诉意见书检察官不接受,但调取查阅全案证据、取保申请正在研究中。
       4月19日中午,家属突然来电:接到检察院的电话,让我带结婚证和身份证过去,不知是什么事情呢?
       一阵喜悦,我告诉家属:抓紧时间过去,这是通知你办理取保的手续。
       19日晚8点多,接到家属再次来电:张律师,去之前听你讲的没错,人出来了!
       这时,距离当事人被刑事拘留已过去6个月又2天。

 
      【关键词】金融犯罪辩护律师;互联网金融犯罪案件辩护律师;金融犯罪案件律师;广强律师事务所;金牙大状律师团队;张王宏律师;私募、众筹、P2P暴雷潮辩护律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股权众筹;债权众筹;P2P平台;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犯罪辩护律师;互联网金融犯罪有效辩护;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辩护律师;集资诈骗罪辩护律师;非法集资犯罪辩护律师;暴雷潮     


张王宏律师撰写于2019年5月4